全国咨询热线123456789
北伐战争
发布时间:2021-07-14 11:49浏览次数:
  • 北伐战争
  • 北伐战争(拼音:běi fá zhàn zhēng),(英语:North Crusade War),1926年至1928年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因战场由南向北推进,故常简称为“北伐”或“北伐战争”。国民政府旗下的国民革命军在1926年7月9日从当时根据地广东起兵后,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但前进至华中时,国民政府内部因对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不同而一度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复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征伐,并在西北冯玉祥和山西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6月攻克北京;北洋奉系首领张作霖从北京撤往东北但遇刺身亡,其子张学良于该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民国建立之初由北洋政府主持,因为府院之争、贪污腐败与民国军阀割据而动荡不安。最后分裂成数个军阀,主要势力有:据有东北、河北及山东的奉系张作霖(含鲁系)、河南湖广的直系吴佩孚及江南的新直系孙传芳。二次护法运动皆以失败收场后,孙中山发现除了争取列强的支持,也需要自己的军队进行其革命。采用联俄容共与国共合作的策略,并且在苏联的援助下成立军校。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明确指出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军阀吴佩孚部队盘踞的湖南、湖北进军。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进入湖北后,军阀吴佩孚企图凭借汀泗桥、贺胜桥的险要地势阻止北伐军的进攻。经过浴血奋战,北伐军终于在8月下旬攻下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并在10月10日攻占武昌。与此同时,北伐军向江西进军。经过艰苦战斗,11月占领九江、南昌,并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同时,福建、浙江等省的军阀也纷纷倒向北伐军。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仅半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区。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并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途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历史背景
      1924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贿选”的大总统曹锟,然后邀请孙中山北上。等孙中山北上抵达时,冯玉祥已经与张作霖商定,接受段祺瑞进京任“临时执政”摄行大总统,并废除了曹锟宪法,终止《临时约法》和取消国会。孙中山主张召开民选的国民会议,段祺瑞主张召开军政商学实力派组成的善后会议。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召开。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6年7月4日,为完成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宣言中说:“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间接即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地,既使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剩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国民党国民政府发动北伐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当时,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
     
    战争经过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进兵湖南,攻占平江、岳阳,歼灭吴佩孚的军队。8月26日,北伐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27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又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8月29日北伐军第4、第7军取得贺胜桥大捷,8月31日,大军集结武昌城下。9月初北伐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6日、7日分别占领汉阳、汉口。10日北伐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西山会议派 北伐军在作攻打武昌城准备   北伐军接着从两湖地区挥师东进江西,追击孙传芳,9月19日袭据南昌,为孙军击退。蒋加派援军二万人,10月20日第二次攻入南昌,又为孙军夺回。11月2日开始第三次进攻,4日克九江,7日克南昌,孙军大溃,精锐尽丧,为北伐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
      1927年3月24日二军六军占领南京。另一支北伐部队,国民革命军笫一军等从广东出兵福建,于12月间占领福建全省,向浙江挺进。1927年2月底,占领浙江全境。3月22日一军进驻上海。4月12日发生分共事变,宁汉分裂。4月19日武汉方面任唐生智为北伐军总司令继续北伐。5月南京方面北伐军也继续北伐。7月宁汉合流。8月中,东路北伐军在徐州战役失利,蒋中正下野,南京政府被新桂系把持。月底,何应钦、白崇禧指挥北伐军在龙潭战役中击败孙传芳对南京的反攻。9月11日,在新桂系及多位国民党元老的主导下,宁汉双方在上海商谈双方联合,排斥汪精卫,迫其下野。10月爆发宁汉战争。11月爆发广州张黄事变。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恢复了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全军总司令。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北伐军在占领河南之后,取得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加入。
     
      1928年4月,奉系军阀张宗昌部在滦州被彻底打垮,亡走大连,孙传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北伐军投降。
     
      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史称“五三惨案”。此时蒋介石与冯玉祥在济南以南的党家庄车站会晤,决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同时命令济南驻军一律撤出。避免再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则从外交交涉,分别向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被日本关东军默认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意义
      北伐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 北伐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