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出自严复的《天演论》,适者生存下一句是优胜劣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三句话的意思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自然界生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自然选择使那些较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淘汰,最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保存和繁荣。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在《物种起源》出版后不久,根据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的思想,提出适者生存的概念,以描述自然选择的原理。同时进一步将这个生物学的概念引入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进化过程如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生存竞争的原则起着支配作用,适者生存同样有效。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必然存在生存竞争。人类有优等民族与劣等民族、优等种族与劣等种族之别,优等民族是最能适应进化规律的民族,是最符合“适者生存”原则的民族,因而应当成为一切民族的天然统治者。而劣等民族则由于不适应进化规律,必然被历史淘汰。斯宾塞宣称盎克鲁撒克逊民族是天然优等民族,应当成为全世界的天然统治者。同样,在一个社会中,人的才能是在适应环境的努力中发展起来的,也存在着适者生存。国家不应干预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不应该有社会救济等有组织的活动,要允许较弱者被淘汰,最适者生存下去。伦理的理想是造成完善和幸福的个人,使最适宜的个人和最能适应变异的人保存下来。
适者生存下一句
赏析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这种思想,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从生物学引申到社会学,严复的《天演论》译自《进化论与伦理学》,不尽依原文,而有选择地意译或借题发挥,正式说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词句。
创作背景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其时,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经济稳定,社会繁荣,自由主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大航海发达,中世纪宗教的控制减弱,不同思想、文化逐渐繁荣,自然科学空前发展。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的思想学说开始风行英国。
《天演论》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该书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天演论》揭示的这一思想,结合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西方哲学思想,使当时处于“知识饥荒”时代的中国知识界如获至宝,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
作者简介
严复(1854-1921),初名传初,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属福州市)人。光绪三年(1877),严复作为清政府首批派遣留学英法的学员,赴英国学习驾驶。在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后改名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两年半中,“考课屡列优等”,成为该校的高材生。《天演论》是严复最著名的译作。
注:该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及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