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研究认为,中国有六个省市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10月7日,张燕生、巴曙松、艾春荣、赵凌云、郭熙保、沈坤荣、方颖、张建华等17位经济学家齐聚华中科技大学,纵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从研发强度角度提出,中国已形成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板块。
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等6省市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达到1.46万亿元,研发强度均远高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水平(2.74),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研发强度分别达到6.53和4.21。
“过去40年,这六大省市由生产技术突出性的变化引发了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张燕生指出,接下来,这些省市要挑起国家基础研究的大梁,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做强原始创新,同时在科研体制制度创新上要勇于探索,引领中国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还有包括陕西、山东、安徽、湖北、四川在内的12个省市进入了研发强度可持续高增长阶段。“这些省市要从投资驱动进阶到创新驱动阶段,还需解决各自的体制、经费和模式问题。”张燕生对第一财经表示,比如湖北的研发强度达到2.32,而且年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但湖北真正要想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阶段就得解决开放、“开窍”的问题,也就是提高湖北的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水平。
此外,中国仍有13个省市自治区处于资源驱动的发展阶段,其研发强度低于1.56%,全年创新投资经费总和还不到广东一个省年投入的一半。
张燕生认为,过去40年,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2021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3.6倍,印度的5.6倍,美国的77.1%,中国GDP占美国比重创历史新高。未来十年,创新、绿色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因素的优先序动态平衡点仍在创新,因为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共同富裕,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绕不开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熙保教授表示,过去40年,我国农村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不仅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由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7.7亿到2021年完全脱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持续增加,上涨速度甚至快于城市居民。但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对于城镇化仍然滞后,在公共产品和社会治理上的滞后表现尤为凸显。